【401 報表申報一次就上手】

第一次聽到「401 報表」,許多創業者都以為這是晦澀難懂的會計黑話。其實它就是台灣營業稅制度裡最常用、最基礎的報表:每兩個月一次,向國稅局說明「這期賣了多少、買了多少、最後要繳多少營業稅」的單一文件。…

已售完

描述

第一次聽到「401 報表」,許多創業者都以為這是晦澀難懂的會計黑話。其實它就是台灣營業稅制度裡最常用、最基礎的報表:每兩個月一次,向國稅局說明「這期賣了多少、買了多少、最後要繳多少營業稅」的單一文件。如果你的公司會開統一發票,不論是網店、設計工作室還是 SaaS,401 報表都是固定功課。

。申報時點與頻率

401 報表以雙月為一期:一、二月算第一期,三、四月算第二期,以此類推。每期結束後 15 天內必須完成申報與繳稅,所以一、二月的數字要在 3 月 15 日 前送件。若逾期,一張滯報金馬上飛來,金額依銷售額比例計算,十分傷荷包。

。401 報表到底填什麼

這份報表有三個重心。第一是「銷項」,也就是你開出去的發票總額,國稅局會用它計算營業稅。第二是「進項」,指你拿到的發票,包含進貨、租金、廣告費、雲端主機等等,其上載明的稅額可以用來抵銷銷項稅。最後把兩者相減,就能知道這期應該補繳多少稅,或者因進項大於銷項而留下「留抵」在下期抵扣。報表同時兼具繳款書功能,只要稅額算完,超商、ATM、網銀、信用卡都能直接繳款,流程比想像中簡單。

。適用對象與和 403、405 的差別

只要你完全做「應稅或零稅率生意」,例如多數電商、製造、設計或軟體業者,就用 401。若同時販售免稅商品(例如書籍、農產品)或採特殊稅率,便要改填 403。至於月營收低於 20 萬、免開發票的小規模店家,國稅局會直接寄 405 繳款書。也就是說:401=一般應稅、403=兼營免稅或特種稅、405=查定小商戶

。進銷項怎麼對?用一個例子秒懂

假設你這期賣 SaaS 授權 100 萬元,銷項稅額就是 5 萬(100 萬 × 5%)。同期間你買雲端伺服器 20 萬,還投放數位廣告 30 萬,兩筆進項稅加起來 2.5 萬(50 萬 × 5%)。拿 5 萬減 2.5 萬,你應該繳 2.5 萬營業稅;若進項更高,算出負值,就會轉成留抵或退稅。

。申報最常踩的坑

創業者吃虧通常不是不想繳稅,而是「沒跟流程同步」,以為沒營收就不用報,或是把上期發票混進本期,還有把員工聚餐發票拿去抵稅這些不該扣的進項。遇到退貨、折讓卻忘了當期調整,留抵欄位和上期銜接不上,這些都會引來補稅或罰鍰。最實用的做法,是把雙月 15 日設成固定行事曆提醒,並養成「發票一開、一收,馬上進系統」的習慣。

常見錯誤(僅列幾項最容易犯的)

  • 無銷售額就跳過申報
  • 上下期發票搞混
  • 進項重複扣抵或錯用私人消費發票

。線上申報工具

財政部提供免費電子申報軟體。第一次使用時輸入公司基本資料並插上工商憑證,接著匯入電子發票平台下載的進銷項媒體檔,系統就能自動算好稅額並上傳資料。往後每期只要更新發票檔、改期別,整個送件流程不需數分鐘。

。401 報表帶來的附加價值

因為它準確反映公司營運現金流,所以銀行辦貸款、政府審核補助,甚至投資人做盡職調查,都會索取最近幾期的 401 報表。換句話說,準時、正確地申報,不僅是稅務義務,更是對外展現財務健康度的最佳憑證。


結語

搞懂 401 報表,等於掌握台灣營業稅八成以上的眉角。只要記得雙月 15 日別漏報,把發票分門別類、進銷項隨時入帳,再配合財政部的電子申報工具,新創公司也能輕鬆度過每一次申報期,讓資金與心力專注在真正的成長目標上。「Centurion & Work 瑞誼商務中心」深耕初創,固定與業界廣受好評之專業會計師事務配合,多年來已協助數百家公司財會稅務服務、並提供大台北地區商業登記最低價,是您創業路上的好夥伴!祝您創業成功!

(責任編輯:鄭祤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