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述
創業是一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,其中資金規劃與稅務管理是每位新創業者必須重視的關鍵課題。無論是小型工作室還是大型企業,清楚了解與掌握經營過程中的各項費用,特別是稅務與員工相關費用,是穩健發展的基石。
本文將帶您一次掌握開公司過程中最重要的三類費用:營業稅、營利事業所得稅,以及員工薪資相關保險與退休金負擔,讓您在起步時避開常見的稅務盲點,為事業奠定穩固的基礎。
▶ 公司名稱預查
準備 2~3 個公司名稱,並至經濟部網站「公司名稱暨所營事業預查輔助查詢」( 商工登記資料公示查詢系統) 確認所選名稱是否已被登記使用。
*補充說明:建議多準備幾個備選名稱,以免重複或與他人相似而被駁回。
▶ 一、營業稅
適用範圍 : 適用於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的公司。
。稅率
- 一般稅額計算:5%(適用於大部分行業)。
- 特種稅額計算:2%(多見於銀行、保險及信託投資業等特定行業)。
- 小規模營業人:免用統一發票必須由各地國稅局稽徵處依行業性質與規模核定課稅,通常為1%或1.5%,與您公司登記在何處沒有直接相關。
。計算方式
- 公式:銷項稅額–進項稅額 = 應納營業稅額
- 銷項稅額:公司對外銷售商品或服務時,向客戶收取的營業稅。
- 進項稅額:公司採購商品或服務時,向供應商支付的營業稅。
。繳納方式 : 每兩個月申報一次。
。案例
假設公司營業額為100萬元,銷項稅額為100萬元 × 5% = 5萬元;購買器材支出50萬元,進項稅額為50萬元 × 5% = 2.5萬元。應納稅額為5萬元–2.5萬元 = 2.5萬元。
▶ 二、營利事業所得稅
適用範圍 : 適用於公司全年營業所得。
。稅率
- 一般稅率為20%。若公司全年課稅所得低於新臺幣12萬元,可免繳所得稅,但仍需申報。
。計算方式
- 營業收入 – 營業成本 – 營業費用 = 營業淨利
- 加減其他收益或損失(如利息收入、投資損益、營業外支出等)。
- 得出稅前淨利後,若有以前年度虧損尚未抵減,依規定扣抵。
- 計算課稅所得,再乘以20%稅率即為應納所得稅。
- 若有符合規定的投資抵減或外國稅額扣抵,可於應納稅額中扣除。
。繳納方式
- 以曆年為會計年度(1月1日至12月31日),須於次年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完成申報。
。案例
假設公司年度總營業收入為100萬元,營業成本20萬元,營業費用40萬元,稅前淨利為40萬元。應納稅額為40萬元 × 20% = 8萬元。
▶ 三、員工薪資相關保險與退休金
公司僱用員工時必須依法為員工投保勞保、健保,並提撥勞工退休金。以下針對各項費用逐一說明:
1. 勞工保險(含就業保險)
- 投保金額:依據勞動部公告的「投保薪資分級表」,依員工實際薪資核定。
- 保險費率:2025年勞保費率為12.5%(含就業保險1%)。
- 保費分擔比例:雇主70%、員工20%、政府10%。
- 繳納方式:公司每月向勞保局繳納,並於發薪時從員工薪資中扣除應負擔部分。
2. 全民健康保險(健保)
- 投保金額:依據員工薪資核定,並設有最高級距限制。
- 保險費率:健保基本費率為5.17%,另有補充保險費率(如股利、兼職收入等補充保費為2.11%)。
- 保費分擔比例:雇主60%、員工30%、政府10%。
- 繳納方式:公司每月向健保署繳納,並從員工薪資扣除應負擔部分。
3. 勞工退休金
- 雇主需依《勞工退休金條例》以員工當月薪資的 6% 為基礎,每月提撥至員工個人退休金專戶。
- 若員工自願提撥,可由公司代扣後繳納(上限6%)。
*詳細計算可以參考: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勞保、就保、災保保險費試算服務、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
▶ 結語
其他諸如印花稅、股東盈餘分配稅、房屋稅等,公司的稅務義務會隨行業及經營規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建議定期檢視稅務狀況、並與專業會計師或稅務顧問合作,確保合法合規並善用各類稅務優惠政策,就能大幅降低公司在初創或營運過程中遇到的稅務風險與負擔;「Centurion & Work 瑞誼商務中心」深耕初創,固定與業界廣受好評之專業會計師事務配合,多年來已協助超過百家公司財會稅務服務,是您創業路上的好夥伴!祝您創業成功!
(責任編輯:鄭祤呈)